打印

您当前的位置: 名师风范

冯沅君:拗莲作寸丝难绝

  • 发布日期:2014-06-21
  • 浏览次数:26230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引:从小被缠足的冯沅君,是中国第一个女研究生,第一个巴黎大学文学院的女博士,新中国第一位女性一级教授 。她是“五四”后为鲁迅先生赞赏的著名女作家,亦是当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开拓者。由三寸金莲到一级教授,冯沅君无疑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传奇。
  1947年秋,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,冯沅君与丈夫陆侃如应校长赵太侔的邀请,来到风光旖旎的青岛,在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任教。冯沅君在这里实现了她很向往的“一间房,两本书”的生活。她常常对人说青岛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,而她工作生活的校园四季都有怡人的景色。
  先后在国内数所著名大学教书,“评论创作两峥嵘”的冯沅君,来海大园后吸引了众多仰慕她的学生。据学生回忆,冯先生在课堂上富于才情智慧,雍容高雅又极富神韵。她讲古典诗词,善于吟诗填词,体会得深,欣赏力强,讲起作品来,回肠荡气,叹为绝唱。她时常信手拈来,拿诗词中的情景和海大园里的风景作比对。她常对学生说,做学问“功夫要死,心眼要活”。对知识的掌握要做到博、深、透、熟,对知识的运用要做到活、新、准。
  冯沅君与丈夫陆侃如是中国新文学史璀璨群星中著名的双子星。两人合著了《中国文学史简编》和《中国诗史》,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好评。《中国文学史简编》解放前连出8版,解放后修订再版,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通史,史料称该书是毛泽东案头常备书之一;《中国诗史》是继王国维《宋元戏曲史》,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之后问世的又一部具有开拓性的中国文学专史的力作。
  冯沅君另一学术成就是在古剧研究方面。她的《古优解》,是一部古代社会学和戏曲史学的经典性的学术著作,而《古剧说汇》则是我国古剧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。
  在青岛,冯沅君夫妇住在市南区鱼山路36号,这是国立山大教授宿舍院。他们在“鱼山别墅”住了11年之久,如今这里挂上了“陆侃如冯沅君故居”的牌子。在青岛,冯沅君在教书、研究之余还参与文联、妇联等社会活动。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届代表,省妇联副主席,省文联副主席、山东大学副校长等职务。
  冯沅君读书进取的人生之路与其家学深厚不无关系。父亲是前清进士,母亲自幼就教她四书五经和古诗词。她是河南有名的“唐河三冯”的小妹,大哥冯友兰为著名哲学家,二哥冯景兰为著名地质学家。青年时代又得到鲁迅、王国维、胡适等多位大师的言传身教。北大读书期间,她以“淦女士”为笔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《卷施》《春痕》《劫灰》,让她成为20年代中国新文坛上与冰心、庐隐、苏雪林齐名的女作家。
  她的小说,多描写“五四”前后知识女性与封建礼教的叛逆,倾吐年青一代对情感自由、婚姻自主的渴盼。第一本小说集《卷施》是鲁迅先生为她编辑出版的,封面上摘录了她最喜欢的晚唐诗人温庭筠《达摩支曲》中的诗句:“捣麝成尘香不灭,拗莲作寸丝难绝。”
  1974年6月17日,75岁的冯沅君患癌不愈离开人世。逝世前立下遗嘱:夫妇全部存款捐献给学术事业,为此设立了“冯沅君文学奖”。
  陆侃如在《忆沅君》中写道:冯沅君病危住院时神志不清,将护士办公室误作古典文学教研室,一走进去,就坐下来大声讲课,一如往昔。在场的学生、大夫和护士,无不为她这种“拗莲作寸丝难绝”的精神而动容。
  因是三寸金莲,穿皮鞋还要塞棉花,“走路很不得劲儿”的冯沅君,却是毕生冲在时代前列的妇女解放的先锋,中国古今文学研究家中的豪杰。她跋涉在学术之路上的脚步,从未因丽日蓝天或凄风苦雨而停止。她膝下无子,却用学林仰重的一部部学术著作延续了自己的生命。

 

 

 

Copyrights @ 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会
地址: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邮编:266100
电话:0532-66783901 邮箱:xiaoyouhui@ouc.edu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