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

您当前的位置: 新闻

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海大人再立新功

  • 发布日期:2016-10-20
  • 浏览次数:1386

 

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

  10月17日早上7时30分,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下,航天员景海鹏、陈冬乘坐神舟十一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入太空,进入预定轨道,发射取得圆满成功。中国海洋大学多名校友参与了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工作。其中,学校1994届地质系毕业生王洪志继9月15日担任天宫二号发射任务零号指挥员之后,再次担任本次发射任务的零号指挥员,负责发出火箭发射指令。
  与航天员不同,王洪志的一切工作都在地面上完成。但他对祖国航天事业的那份热忱和执着不输于任何人。王洪志用他的专注和专业默默地为我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。和王洪志一样,还有很多的中国海大学子毕业后,选择投身中国航天事业,为中国航天梦奉献青春!

相关专题:

“各号注意,我是零号!”
——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零号指挥员王洪志
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零号指挥员王洪志
  1994年,从青岛海洋大学(中国海洋大学前身)毕业的王洪志,得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在招收应届毕业生。尽管之前对航天事业了解不多,但是报纸上、宣传册上一幅幅震撼的图片,却让他有了投身航天事业的冲动。
  “到西北去!到中国航天的起源地去!”决心即下,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王洪志毫不犹豫地背上了行囊,带着航天报国的梦想踏上了西去的火车。
  刚到中心,王洪志就被分配到加注专业,参与火箭加注系统的研究开发。
  他受领的第一个任务,就是开发加注系统远控软件和供气系统控制软件。
  这可让当时初出茅庐的王洪志犯了难。以前没学过,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,怎么办?
  “有困难不可怕,我们的航天事业就是在战胜困难中,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。”当时,技术室的一名高工这样告诉王洪志。
  “是啊,困难不可怕,可怕的是没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。”听了前辈激励的话语,王洪志就像一台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一样,一下扎进了攻坚破难的征程。他通过同学、朋友从各地购买来了大量的火箭加注系统相关书籍,没日没夜地恶补专业知识,不知疲倦地反复构思、建模、推倒、再构思、再建模、再推倒。
  大半年后,第一次运用PLC可编程控制器的软件在王洪志的不懈努力下诞生了。更令他意外的是,这个软件被评为了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  在发射场工作的22年里,王洪志先后转战组长、技术室主任、副站长等多个岗位,担任过12次卫星任务的零号指挥员,荣获了载人交汇对接贡献奖章、个人二等功等多项殊荣。
  问及担任载人航天任务零号指挥员的感想。王洪志说:“很多人都认为零号指挥员只是读秒而已,其实不然。作为零号指挥员,任务进场前,要负责发射场地面设施设备检修检测准备;任务进场后,要负责各系统测试工作的组织、计划和协调;进入临射检查和发射程序后,组织各系统进入发射程序。”
  “担任零号指挥员,既是荣誉,也是压力。只有充分了解掌握各个系统的工作情况,做到临射时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万无一失、圆满成功。”王洪志说。
  事实上,要做到任务全系统“心中有数”,可不像说说那样简单。
  今年,为了迎接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,发射场启动了40余个建设改造项目,王洪志坚持每一个项目都全程跟进,确保了数千台地面设施设备样样如数家珍,状态了然于胸。
  “心中有数”的背后是心血与汗水的付出。
  在载人航天发射场,经常能看见一台黑色小车往返于技术区与发射区之间。司机小朱说:“来回三公里的路平均每天王洪志得跑十几趟。”
  “零号的付出,我们整个团队有目共睹。”作试科科长胡挺说,“他每天都是第一个来,最后一个走。和大家一同完成最后一项工作后,他还要回到办公室审核全天的任务流程材料。”
  无论时间多紧张,王洪志从不会用降低标准来换取进度。
  加注供气组负责人唐琰始终无法忘记,2016年8月31日,距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任务发射还有15天,在执行加注系统库房回流的过程中流量计信号突然无法显示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王洪志立即赶往现场组织排故。通过反复排查,最终将故障原因定在接线问题上,工作人员随即恢复接线,排除了故障。
  本来故障已经“归零”,王洪志却依旧“不依不饶”。
  他亲自组织人员对所有接线点进行了全面复查。果然,在连夜排查了8000多个接线点后,他们又发现一处隐患问题,并连夜进行了排除。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,王洪志和他的同事们又连续工作了一整夜。
  “载人航天,人命关天。作为发射测试人员,不能有一丝马虎,再小的问题都要投入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去解决好。”王洪志说。
  在航天舞台上尽情释放才华的王洪志,却常常无法扮演好人生舞台上的角色。
  王洪志和妻子姚聪颖都在航天测发一线工作,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叫王叶晖。夫妻俩工作忙,女儿小时候经常被送到朋友家请其代为照顾,女儿常常哭闹,抱怨自己的爸爸妈妈不能像别人的父母一样能够接她放学、陪她玩耍。
  “不能陪伴女儿成长,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。但是在发射场,和我们同样情况的人还有很多。”提到女儿,王洪志神情中充满了甜蜜与自责。
(文章来源:新华社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风雨相伴飞天路
——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零号指挥员王洪志夫妇
王洪志与姚聪颖夫妇
  “别人都说我有眼光。”提起丈夫王洪志,女军官姚聪颖一脸幸福和自豪。
  作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零号指挥员,王洪志备受媒体瞩目。这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五位零号指挥员,硕士学历,高大帅气,荣立过二等功,获得载人交汇对接贡献奖章,部委级科技成果10多项。
  夫妻俩一个内向沉稳,一个活泼开朗。
  “别看王洪志平时不爱说话,可心细得很。有一次我们室的年轻人骑自行车去春游,碰到一个小陡坡,他伸手从后面帮我推了一下,我心里就记住了他。”
  南方冬天冷,姚聪颖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没有回家探亲,打算夏天着一身清爽的戎装去看爸妈。没想到当时在外出差的王洪志也没有回家过年,而是从上海“硬”坐几千里赶回了戈壁滩。当时,有老乡要给姚聪颖介绍对象,室领导急了,特意找她谈话:“你知道王洪志为什么要回来?” 姚聪颖的脸一下子红了。
  尽管心知肚明,姚聪颖还是决定考验一下对方。王洪志身高1.81米,自己才1.56米,于是,她问:“你是我们室个子最高的,我是最矮的,别人说我们走在一起反差太大了!”
  “只要我们自己感觉好就行!” 王洪志的答复令她心甜如蜜。
  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的王洪志,学地质专业,却被分配从事火箭推进剂加注工作。隔行如隔山。看不懂图纸,他就借来与加注有关的图书资料,从推进剂的性质、火箭加注原理等基础知识入手,一点一点地“啃”。他把别人休息、娱乐的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。
  载人航天发射场加注系统全部要实现自动化,为了尽快编制自动化加注软件,王洪志被选派到上海某研究所参加可编程控制软件开发技术培训。随机的技术资料有两米多厚,全是英文。即使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同志,也感到发怵。
  为了听懂和消化培训内容,他白天听教员讲课,夜里上机实习,每天都要在教室和机房呆十几个小时,记了厚厚的两大本笔记,翻破了一本计算机专业词典。直到一个多月的学习结束,他连到上海市中心的路怎么走都不知道。培训中心的教员曾感慨地对发射中心领导说:“你们有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,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!”
  凭着特有的挤劲和钻劲,王洪志很快从一个“门外汉”逐步变成了加注专业技术骨干,先后完成了加注供气系统远控操作站监控软件、加注控制软件、网络通信软件的设计和编写工作。
  推进剂加注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。一天晚上,神色疲惫的王洪志从发射场回来,告诉妻子,他们做废气处理试验时,意外发生爆炸,一名战士刚才还活蹦乱跳的,突然倒在地上起不来了,送到医院一检查,原来双腿骨折了。那晚,姚聪颖尽做恶梦,在梦中竟哭出声来,醒来后,她用双手把躺在身边的丈夫从头到脚摸了个遍,王洪志不解地问:“你咋啦?”“我梦见你被炸伤了,到处是鲜血。”
  此后,王洪志再也不对姚聪颖提起工作上的事,他不想让妻子担惊受怕。
  一晃20年过去了,王洪志主持编写的这套软件源源不断地为10艘飞船、1次天宫飞行器和数十次卫星发射任务输送着“血液”,从未因软件问题影响过加注,并在今年完成使命,光荣退役。
  为了做到“胸有成竹”,王洪志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在发射场。今年,为了迎接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,发射场启动的40余个建设改造项目他个个参与其中,数千台地面设施设备他如数家珍。
  姚聪颖从事火箭外安测试工作,主要是给上箭产品发“合格证”,这可来不得丝毫含糊。因为最忙的时候,她要负责6台单机的测试。一旦别的单机出现故障,所有设备要一齐加电,陪着加班。庆幸的是,在“神舟”飞船发射任务中,她负责的单机从来没出毛病。任务紧张的时候,夫妻俩好几天都见不上一面。
  测试环境有微波幅射,初上岗时,姚聪颖觉得心慌气短,眼睛酸胀酸胀的,不久,头发也一络络地掉。“不过时间长了,也就慢慢习惯了。” 姚聪颖说得轻描淡写。
  每次飞船转场后,她必须到塔架下的测试间观察箭上状态,测试间没有空调,冬天像“冰窖”,夏天像“蒸笼”,直到射前30分钟才能撤离。“神舟”四号遇上了罕见的低温天气,可谓滴水成冰,姚聪颖的手脚都冻僵了,一边哈气一边坚持测试。
  活泼开朗的姚聪颖也有伤心事。“怀第一个孩子时,我们准备了好多漂亮的宝宝装,取了好几个名字,日夜盼着可爱的小宝宝能够快乐地来到人间,没想到临近分娩时,孩子因缺氧窒息不幸夭折了。”这个匆匆降临又匆匆离世的男孩成了夫妻俩永远的痛。
  姚聪颖为此不知伤心地哭过多少次,每当她忧郁难过的时候,王洪志就会找出一些诗歌和散文念给她听:“燕子去了,又再来的时候;花儿谢了,有再开的时候……”
  夫妻俩现在有个可爱的女儿,是1999年在河北老家出生的。当时王洪志正在执行“神舟”一号任务,女儿出生时都没能回到妻子身边照顾。
  问及是否觉得委屈?姚聪颖却说:“一点也不,我们心中有对方,就像一首歌中唱的‘一路上有你,苦一点也愿意’。”
(文章来源:中国网)

Copyrights @ 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会
地址: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邮编:266100
电话:0532-66783901 邮箱:xiaoyouhui@ouc.edu.cn